“一张机票花掉我5天工资?”这话一说出来,是不是感觉像一把刀子,直戳咱们普通老百姓的心窝子?
尤其是这暑假,眼瞅着身边的朋友、同事,一个个都计划着出去走走,或是回老家看看亲戚,可一打开手机上的订票软件,那机票价格,简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,觉得这日子是没法过了。
有的航线,平时也就不多说几百块钱,现在呢,动不动就飙到两千多,甚至三千块钱,这对于一个月薪就五六千块钱的人来说,可不就是好几天的辛苦钱,甚至半个月的工资都搭进去了吗?
你说这心里头,能不犯嘀咕,能不觉得委屈吗?
很多人会说,这机票贵啊,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,每逢节假日、寒暑假,它就得涨,这不就是“老生常谈”嘛。
是啊,这话没错,从咱们有飞机坐那天起,机票价格的波动就一直存在。
可要我说啊,这次的“老生常谈”似乎又有点不一样了。
它不仅是涨了,而且是涨得让人心疼,涨得让人觉得有些猝不及防。
以前的涨价,大家还能忍受,觉得咬咬牙也就过去了。
可现在呢,这价格简直是“坐火箭”,让人感觉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,还没捂热乎,就得贡献给一张薄薄的机票了。
那么,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,难道咱们老百姓就只能眼巴巴看着,束手无策吗?
其实啊,要弄明白这机票为啥这么贵,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去琢磨琢磨。
首先,最直接的原因,就是咱们常说的“供需关系”。
你想想,疫情这几年,大家伙儿都憋坏了,想出去的心情那叫一个迫切。
这好不容易能放开手脚了,谁不想趁着暑假,带孩子出去玩玩,或者回家看看爸妈?
一下子,想坐飞机的人就多了,可飞机座位是有限的啊,尤其是那些热门的航线,比如从大城市飞往旅游目的地,或者从沿海城市飞往内陆老家,座位那可真是“稀缺货”。
咱们中国有句老话,叫“物以稀为贵”,这道理放哪儿都适用。
当大家都抢着买的时候,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了。
特别是像暑假这种全民出游的季节,客流量大得惊人,航空公司就算想多开几趟,也得有足够的飞机和机组人员啊,所以,供不应求,价格上涨,这是市场最基本的规律。
其次,咱们得说说航空公司的“小算盘”,也就是他们那套“收益管理”系统。
你可别以为航空公司是随便定价的,人家那背后可有一套非常精密的“大脑”在运作。
这套系统会实时监控着每一趟航班的预订情况,比如还有多少个座位没卖出去,其他航空公司同样的航班卖多少钱,甚至是天气预报、节假日安排等等,这些数据它都会考虑进去。
然后,它就会根据这些信息,不断地调整机票价格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刚开始放票的时候,价格可能比较低,用来吸引一部分早早规划行程的“早鸟”乘客。
随着座位的不断被预订,价格就会一点点往上涨。
等到快要起飞了,如果还有空位,它可能会为了避免空载,稍微降一点点价,但更多时候,如果需求还很旺盛,它反而会继续往上涨,毕竟那些临时决定出行的人,往往对价格不那么敏感,能买到票才是最重要的。
这种“一小时一个价,甚至一分钟一个价”的变动,让咱们消费者感觉就像在玩一场“猫捉老鼠”的游戏,总是摸不着头脑,有时候会觉得特别无奈,甚至有点被“耍”的感觉。
有数据显示,国内航线通常在起飞前两三周价格会达到高峰,而如果咱们能提前两三个月就把票订了,平均下来,能省个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的钱,这可不是小数目啊。
再来,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也是实实在在的“硬杠杠”。
你想啊,一架飞机从起飞到降落,得花多少钱?
燃油费、飞机租赁费、日常维护费、空乘人员和飞行员的工资、机场的服务费、起降费等等,哪一样不是大头?
尤其是燃油费,如果国际油价上涨了,那航空公司的成本自然就跟着水涨船高,这些成本最后肯定会反映到机票价格上。
所以,咱们看到的那些高价机票,虽然心疼,但也不能全赖航空公司“黑心”,毕竟人家也得活下去,也得保证运营。
那面对这种“老生常谈”又似乎变得更难缠的机票价格,咱们老百姓就真的只能听之任之,任凭它宰割吗?
当然不是!
既然咱们明白了它背后的道理,那就能想办法去应对。
那些看似“老生常谈”的省钱妙招,在今天看来,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,甚至因为科技的进步,有了更多新的用法。
首先,咱们得学会利用各大航空公司的“会员日”。
这跟咱们平时逛商场,赶上商场搞活动、打折促销是一个道理。
国内很多航空公司都有自己的固定“会员日”,比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通常是每月8号,东方航空公司是每月18号,南方航空公司是每月28号,还有海南航空是每月20号等等。
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,航空公司会放出大量的特价机票,有时候折扣力度大得惊人,甚至还有各种积分兑换、专属优惠券之类的福利。
举个例子,我有个朋友,平时从北京回老家贵阳,直飞机票动不动就得上千块钱。
有一次,他提前查好了东航的会员日,就在18号那天,他刷到了一个北京飞贵阳的机票,居然只要600多块钱,这比平时便宜了一半还多,简直跟捡了个大便宜似的。
为啥航空公司要搞这个会员日呢?
说白了,就是为了留住老客户,吸引新客户,顺便也清理一下那些不好卖的座位。
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,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“抄底”机会。
不过,这样的特价票数量往往有限,所以,咱们就得像抢红包一样,眼疾手快,提前把要飞的日期、航线想好,一到那天就赶紧去刷,手慢了可就没了。
这就像咱们中国人买东西,就喜欢挑个好时候,知道什么时候有活动,什么时候能省钱,这是咱们老百姓的智慧。
其次,就是那句老话,也是最最“老生常谈”的一招,但却最实用:提前规划,早早把票订了。
你别小看这提前订票,它能省下的钱,有时候能让你大吃一惊。
根据一些大数据分析,咱们国内的机票,如果能提前两三个月买,通常能买到最便宜的价格,有时候能打个五折、七折,甚至更低的折扣。
国际机票呢,提前三到六个月订,那优惠幅度就更大了,打个三四折都不是稀罕事儿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
因为你提前订票,就相当于在市场上需求还没那么旺盛的时候,就把价格给锁定了。
那时候航空公司还没感觉到“座位紧张”,自然不会把价格抬得太高。
等到大家都想买票,需求一下子爆发的时候,价格自然就上去了。
所以,越是热门的航线,越是热门的时段,提前规划的优势就越明显。
这就像咱们中国人常说的“未雨绸缪”,凡事提前做准备,总是能把握主动权,避免临到头了手忙脚乱,付出更高的代价。
再一个,就是可以考虑一下“中转航班”。
很多人图方便,喜欢直飞,但如果你对价格比较敏感,时间上又相对宽裕的话,中转航班绝对能帮你省下一大笔钱。
举个例子,从上海飞到乌鲁木齐,直飞可能要两千多块钱。
但如果你选择从上海先飞到郑州,在郑州停留几个小时,然后再从郑州飞往乌鲁木齐,总价可能就只要一千二三百块钱,虽然多花了几个小时,但一下子就省了好几百块钱,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。
为什么中转航班会便宜呢?
因为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这种方式,把一些不容易卖出去的短途航线座位给填满,或者利用他们的枢纽机场,更高效地调度飞机和乘客。
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,这其实就是用“时间”去换取“金钱”。
如果你不是赶时间,或者想顺便在某个城市转一转,体验一下不同的机场,中转航班无疑是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。
而且啊,现在咱们中国的高铁网络这么发达,有时候甚至可以考虑“空铁联运”,比如先坐高铁到某个机场附近的城市,再从那里坐飞机,这样组合起来,可能也能找到意想不到的优惠。
这又体现了咱们中国人的灵活变通,不拘泥于一种方式,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办法。
最后,咱们还得学会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,用好那些“抢票软件”和“智能工具”。
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手机应用和网站,专门帮你监控机票价格。
它们能实时追踪机票的价格波动,一旦价格跌到你设定的心理价位,或者有特价票放出来,它就会立刻给你发提醒。
有些甚至还能帮你自动抢票。
你只需要设置好你的出行日期、目的地和期望价格,剩下的就交给它们去办。
我认识不少朋友,就是靠着这些工具,成功抢到了不少便宜机票。
这其实就是利用大数据和算法的优势,比咱们人工一遍遍去刷新页面要快得多,也准得多。
现在很多航空公司自己的官方App也都有类似的功能,比如“价格提醒”,设置好了,一旦价格有变化,它会第一时间通知你。
当然了,这些工具也不是万能的,毕竟机票价格是动态变化的,没有绝对的“最低价”,但它确实大大提高了咱们抢到便宜票的概率,让咱们省钱变得更“智能化”。
这不正说明咱们中国人善于学习,懂得利用新科技来提升生活品质,让自己的钱袋子更鼓吗?
你看,这看似“老生常谈”的机票贵的问题,以及那些“老生常谈”的省钱方法,只要咱们用心去理解,去实践,它们依然能发挥巨大的作用。
关键在于,咱们不能被高价吓倒,更不能觉得无计可施。
只要掌握了这些门道,学会了这些技巧,咱们就能在机票价格的“博弈”中,占据主动,不再被高昂的机票价格“绑架”,真正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,或者安心顺畅地回到家乡。
九融配资-股票配资账户-股票配资入门平台-炒股开户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