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姜还是老的辣”这话,放在游本昌身上太贴切了。
他52岁演济公火遍全国,90岁又靠《繁花》里的爷叔又圈了一波粉,在别人退休享清福的年纪,他却越老越能打。
这老爷子凭实力活成演艺圈活宝兼人生赢家,他的人生,比他演的戏还好品...
演戏:龙套跑 30 年,较真到“自虐”
游本昌不是那种一夜爆红的幸运儿,在演济公之前,他在舞台和荧幕上跑了整整30年龙套。
别人跑龙套可能就混个脸熟,他偏不,给一个农奴角色做准备,能啃下19本书,演个过场戏,眼里的眼泪都得是“有故事的”,不是随便挤出来的。
后来演济公,更是把“较真”刻进了骨子里,夏天拍吃肘子的戏,肘子放久了发臭,他咬一口就想吐,可镜头一对准,立马满脸享受,嚼得那叫一个香。
拍完戏直奔厕所吐,吐完回来接着拍,就为了镜头里那几秒钟的真实。
有人说他没必要这么拼,他倒觉得,演戏不是装样子,得把自己活成角色,他说“济公不是神,是有血有肉的人,我得让观众信”。
到了90岁拍《繁花》演爷叔,他又开启了“学霸模式”,为了找回生疏的上海话,天天对着镜子练发音。
怕演不出老上海生意人的范,把宾馆房间改成办公室的样子,摆上算盘、账本,没事就坐在那琢磨神态动作。
甚至连吃饭的细节都不放过,济公能大口啃肉,爷叔就得小口抿,慢嚼细咽才符合人物身份,这哪是演戏,分明是给角色“量身定做”自己。
居家:跟儿子吵吵闹闹,吵完还是一家人
荧幕上的游本昌是戏骨,家里的他,就是个普通父亲,跟儿子也有过“代沟”。
儿子年轻的时候,总觉得他不苟言笑,俩人凑一块,三句话就能吵起来,因为儿子直来直去,有啥说啥,从不藏着掖着,而他呢也一样,做事有自己的规矩,认死理,谁也不让谁。
转机出在他一次病重后,儿子守在病床前,突然发现,以前总板着脸的父亲,看自己的眼神变了,满满都是信任,他说“我说啥他都信,不像以前总挑毛病”。
那种感觉很奇妙,就像隔着一层纱的两个人,突然把纱扯掉了,能看见彼此心里的实在。
后来父子俩还一起搞艺术,意见不合照样吵,但吵完从不记仇,拍《繁花》的时候,儿子忍不住提了一堆修改建议,他起初不乐意,琢磨来琢磨去,发现儿子说的有道理,真就改了。
戏拍完,他笑着跟儿子说“以后你多提点,我听得进”,这哪是吵架,分明是一家人在磨合里越走越近。
处世:对艺术不保守,做人守本心
游本昌这辈子,不管对艺术还是对人,都透着股“君子劲”。
跟王家卫合作《繁花》时,他特别佩服王家卫“不保守”,不像有些导演,只认自己的想法,王家卫愿意听演员的意见,也敢尝试新东西。
但他自己也不妥协,觉得台词不合适,就跟导演慢慢磨,直到双方都满意。
他总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,但遗憾归遗憾,每次都要拼尽全力做到最好。
有人说他都这么大岁数了,犯不着这么累,他却觉得,不管多大年纪,对观众得有交代,对自己的手艺得有敬畏。
就像他演了一辈子戏,不只是为了出名,更是想通过角色给人带去点温暖,就像济公手里的扇子,能给人扇点风,解点烦,就够了。
结语
回头看游本昌的90年,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无非是把戏演好,把家顾好,守着自己的本心过日子。
他没说过什么大道理,却用一辈子证明:所谓“君子”,不是要多厉害,而是做事认真,待人真诚,就算有矛盾、有遗憾,也始终揣着善意往前走。
这样的老爷子,难怪越老越让人稀罕。
九融配资-股票配资账户-股票配资入门平台-炒股开户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